熔点 106-110 °C 沸点 312 °C Merck 1303 CAS 数据库 68-36-0(CAS DataBase Reference) 1,4-双(三氯甲基)苯 用途与合成方法 化学性质 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,由特殊臭,无味。熔点108-110℃。不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二甲苯、石油醚和植物油等。遇光和碱会生成酸。 用途 作为抗血吸虫药,对动物得肝吸虫病、阿米巴原虫病、疟疾和肠道原虫病有效。 用途 抗血吸虫病药物。对肝吸虫病、阿米巴原虫病、疟疾以及肠道线虫有一定疗效。但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多见,且延迟反应持续较久。 用途 广泛用于制药、农药、涂料、染料等生产 生产方法 以混二甲苯为原料,先用98%硫酸磺化,使间二甲苯生成间二甲苯磺酸盐。从磺化反应物中分离出含邻、对二甲苯的油层,水洗、干燥,减压蒸馏出邻、对二甲苯。间二甲苯磺酸盐经水解可得副产品间二甲苯。由邻、对二甲苯经氯化即得1,4-双(三氯甲基)苯:在反应锅中投入邻、对二甲苯,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和三乙醇胺。加热到70℃后,在光照射下导入氯气,于70-80℃反应6h,再升温至100-120℃继续反应,至反应液相对密度达到1.560-1.580(65℃),即为反应终点,停止通氯,减压脱除余氯。降温至5℃,过滤,洗涤得粗品,重结晶,活性炭脱色得成品。 生产方法 以邻或对二甲苯为原料,经氯化而得。将过氧化苯甲酰、三乙醇胺加入邻或对二甲苯中,于70-80℃下通氯气反应6h。然后升温至100-120℃,继续通氯气反应至料液相对密度达1.560-1.580(65℃)为止。反应结束后,减压脱除残留得氯气,冷却至5℃,经过滤、洗涤、脱色、重结晶得成品。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C 危险类别码 34 安全说明 45-36/37/39-26 RTECS号 ZE4655000
熔点 106-110 °C 沸点 312 °C Merck 1303 CAS 数据库 68-36-0(CAS DataBase Reference) 1,4-双(三氯甲基)苯 用途与合成方法 化学性质 白色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,由特殊臭,无味。熔点108-110℃。不溶于水,易溶于乙醇、二甲苯、石油醚和植物油等。遇光和碱会生成酸。 用途 作为抗血吸虫药,对动物得肝吸虫病、阿米巴原虫病、疟疾和肠道原虫病有效。 用途 抗血吸虫病药物。对肝吸虫病、阿米巴原虫病、疟疾以及肠道线虫有一定疗效。但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多见,且延迟反应持续较久。 用途 广泛用于制药、农药、涂料、染料等生产 生产方法 以混二甲苯为原料,先用98%硫酸磺化,使间二甲苯生成间二甲苯磺酸盐。从磺化反应物中分离出含邻、对二甲苯的油层,水洗、干燥,减压蒸馏出邻、对二甲苯。间二甲苯磺酸盐经水解可得副产品间二甲苯。由邻、对二甲苯经氯化即得1,4-双(三氯甲基)苯:在反应锅中投入邻、对二甲苯,再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和三乙醇胺。加热到70℃后,在光照射下导入氯气,于70-80℃反应6h,再升温至100-120℃继续反应,至反应液相对密度达到1.560-1.580(65℃),即为反应终点,停止通氯,减压脱除余氯。降温至5℃,过滤,洗涤得粗品,重结晶,活性炭脱色得成品。 生产方法 以邻或对二甲苯为原料,经氯化而得。将过氧化苯甲酰、三乙醇胺加入邻或对二甲苯中,于70-80℃下通氯气反应6h。然后升温至100-120℃,继续通氯气反应至料液相对密度达1.560-1.580(65℃)为止。反应结束后,减压脱除残留得氯气,冷却至5℃,经过滤、洗涤、脱色、重结晶得成品。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C 危险类别码 34 安全说明 45-36/37/39-26 RTECS号 ZE4655000
提示语 危险危险有害信息 H227H290:可能腐蚀金属H314: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注意 P210:远离明火/热表面。P234: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。P260:不要吸入。P264: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。P280:戴防护手套/穿防护服/戴防护眼罩/戴防护面具。P301+P330+P331:如误吞咽:漱口。不要诱导呕吐。P303+P361+P353:如皮肤(或头发)沾染:立即去除/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。用水清洗皮肤/淋浴。P304+P340:如误吸入: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。P305+P351+P338:如进入眼睛: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。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,取出隐形眼镜。继续冲洗。P310:立即呼叫解毒中心/医生。P363: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。P390:吸收溢出物,防止材料损坏。P403+P235: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。保持低温。P405:存放处须加锁。P501:通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废弃管理部门废弃内容物/容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