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:18086821330(微信同号)
商城首页 > > 伊曲康唑
  • 伊曲康唑
  • CAS编号:84625-61-6
  • 中文别名:4-[4-[4-[4-[[cis-2-(2,4-二氯苯基)-2-(1H-1,2,4-三唑-1-基甲基)-1,3-二氧戊环-4-基]甲氧基]苯基]哌嗪-1-基]苯基]-2-[(1RS)-1-甲基丙基]-1,2,4-三唑-3-酮
  • 英文名称:Itraconazole
  • 分子式:C35H38Cl2N8O4
  • 分子量:705.63
  • 0个化合物
货号 名称 规格 包装 单价(元) 优惠(元) 库存 数量 操作
R687827 98% 5G ¥ 1616.00 ¥ 1616.00 >10 -+ 加入购物车
化学性质
熔点  166°C 储存条件  2-8°C 溶解度  chloroform: 50 mg/mL, clear, colorless 稳定性 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. CAS 数据库 84625-61-6(CAS DataBase Reference)  伊曲康唑 用途与合成方法 广谱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为人工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,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,其抗菌谱和抗菌机制与克霉唑相似,但对曲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,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抗菌活性,对浅部、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活性,其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更强,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,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。本品对皮肤癣菌(毛癣菌属、小孢子菌属、絮状表皮癣菌)、酵母菌[新生隐球菌、糖秕孢子菌属、念珠菌属(包括白色念珠菌、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)]、曲霉菌属、组织胞浆菌属、巴西副球孢子菌、申克孢子丝菌、着色真菌属、枝孢霉属、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。但伊曲康唑不能抑制根霉和毛霉的生长。伊曲康唑分子中的一个氮原子可与真菌细胞内P450分子中亚铁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相结合,从而抑制P450羟化酶催化的羊毛甾醇脱14α-甲基化反应,使羊毛甾醇到麦角甾醇的转化受阻,羊毛甾醇等前体积聚,膜化学组成改变,膜联结酶功能紊乱,通透性增加,细胞内液外溢,从而达到抑制和杀菌的作用。本品与真菌P450系统的结合相当牢固而与哺乳动物P450系统结合较弱,使药物对人的毒性大大降低。临床伊曲康唑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,如芽生菌病、组织胞浆菌病、类球孢子菌病、着色真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球孢子菌病等。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。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彤彤编辑整理。 药代动力学 餐后立即服用伊曲康唑,生物利用度最高。口服伊曲康唑200mg后(4.6±1.3)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,其血药浓度为(0.32±0.16)mg/mL。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.8%,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%,在肺、肾脏、肝脏、骨骼、胃、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~3倍。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,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,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。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,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,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~4周。开始治疗一周后,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,3个月疗程结束后,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。本品存在于皮脂中,汗液中也少量存在。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。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: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,可持续2天;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,则可持续3天。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中代谢,产生大量代谢产物。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,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,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。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,终末半衰期为(23.8±4.7)小时。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~18%,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0.03%,大约35%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。  临床应用与适应证 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:1,用于全身性真菌感染,如曲霉病、念珠菌病、隐球菌病(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)、组织胞浆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巴西副球孢子菌病、芽生菌病和其他多种少见的全身性或热带真菌病。2,用于口腔、咽部(国外资料)、食管(国外资料)、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,以及真菌性结膜炎、真菌性角膜炎。3,用于浅部真菌感染,如手足癣、体癣、股癣、花斑癣等。4,用于皮肤癣菌和(或)酵母菌所致甲真菌病。 用法用量 胶囊剂:为达到最佳吸收,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立即给药,胶囊必须整个吞服。1.念珠菌性阴道炎:每次200mg,每天二次,疗程为1天或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3天;2.花斑癣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7天;3.皮肤真菌病: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15天; 高度角化区(如足底部癣、手掌部癣)需:延长治疗15日,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程序为15天;4.口腔念珠菌病: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15天;5.真菌性角膜炎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21天;6.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病人,如白血病、艾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等,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感染时,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,剂量可加倍。7.甲真菌病:1)冲击治疗:每次200mg,每天二次,连用一周为一个冲击疗程。对于指甲感染,推荐采用两个冲击疗程,每个疗程间隔3周;对于趾甲感染,推荐采用三个冲击疗程。每个疗程间隔3周。2) 或者采用连续治疗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连用三个月。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比血浆慢,因此,对皮肤感染来说,停药后2~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,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~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。注射剂:刚开始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每日2次,以后改为每日1次。第 1,2 天治疗方法:每日2次,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。从第3天起:每日1次,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。静脉用药超过14天的安全性尚不清楚。  药物相互作用 1.诱酶药物:如利福平和苯妥英可明显降低本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,因此,当与诱酶药物共同服用时应监测本品的血浆浓度。2.体外研究表明,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,伊曲康唑与丙咪嗪、心得安、安定、西咪替丁、消炎痛、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。3.已报道当使用本品超过推荐剂量时,与环孢菌素A、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。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,应减少剂量。4.已报道本品与华法林和地高辛有相互作用。因此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,应减少剂量。5.尚未观察到本品与AZT(齐多夫定)间的相互作用。6.尚未观察到伊曲康唑对炔雌醇和炔诺酮代谢的诱导效应。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适,如厌食、恶心、腹痛和便秘。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、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、月经紊乱、头晕和过敏反应(如瘙痒、红斑、风团和血管性水肿)。有个例报告出现了Stevens-Johnson综合征(重症多形型红斑)。已有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,在接受伊曲康唑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、水肿、肝炎和脱发等症状。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,但是否与服用伊曲康唑有关还不能肯定。  稳定性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溶液,应在室温下避光贮存,防止冷冻。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颗粒出现和是否变色。配制后溶液在室温或冷藏且避光的条件下可保存48h。  临床评价 体癣、股癣及足癣,治愈率或显效率80%以上。花斑糠疹治愈率达90%以上。阴道念珠菌病真菌转阴率达80%。芽生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组织胞浆菌病80%可获临床治愈或显效。  注意事项 1.对持续用药超过1个月的患者,以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疲劳、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,建议检查肝功能。如果出现异常,应停止用药。2.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,因而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(除非治疗的必要性超过肝损伤的危险性)。3.当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终止治疗。4.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,本品的排泄减慢,建议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以确定适宜的剂量。  药物过量 一旦发生,应采取支持疗法,包括洗胃。伊曲康唑不能经过血液透析清除,无特殊的解毒药。 化学性质  从甲苯中结晶,熔点166.2℃。pKa3.7。几不溶于水和稀酸溶液。急性毒性LD50(14天)小鼠,大鼠,狗(mg/kg):>320,>320,>200口服。 用途  三唑环的咪唑类抗真菌药。通过阻止细胞色素P-450包括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激活,使14,α-甲基甾醇不能脱氢、不能转化为麦角甾醇,从而使真菌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,有强的亲脂性,可穿过生物膜,抑制膜与真菌的结合。其抗菌谱和酮康唑相似。对表浅性真菌病如阴道和口腔念珠菌病、皮肤霉菌病等有效,并可望成为深层真菌感染病如隐球菌性脑炎(艾滋病人)的高效安全的药物。用于敏感真菌所引起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,花斑糠疹及皮肤真菌病。 用途  合成唑类广谱抗真菌药,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,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。 生产方法  从间二氯苯出发,经和酮康唑完全相似的反应可得到化合物(I)。化合物(Ⅰ)再和1-乙酰基-4-(4-羟基苯基)哌嗪缩合,接着水解脱去乙酰基,和对硝基氯苯缩合,氢化还原,氯甲酸酯酰化,然后和水合肼反应后再环合,烷基化得伊曲康唑。其中间体1-乙酰基-4-(4-羟基苯基)哌嗪可以哌嗪为原料,经下面的反应来制备。 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Xi,Xn 危险类别码  36/37/38-36/38-22 安全说明  22-26-36 WGK Germany  3 RTECS号 XZ5481000 
质量标准
熔点  166°C 储存条件  2-8°C 溶解度  chloroform: 50 mg/mL, clear, colorless 稳定性 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. CAS 数据库 84625-61-6(CAS DataBase Reference)  伊曲康唑 用途与合成方法 广谱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为人工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,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,其抗菌谱和抗菌机制与克霉唑相似,但对曲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,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抗菌活性,对浅部、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活性,其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更强,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,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。本品对皮肤癣菌(毛癣菌属、小孢子菌属、絮状表皮癣菌)、酵母菌[新生隐球菌、糖秕孢子菌属、念珠菌属(包括白色念珠菌、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)]、曲霉菌属、组织胞浆菌属、巴西副球孢子菌、申克孢子丝菌、着色真菌属、枝孢霉属、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。但伊曲康唑不能抑制根霉和毛霉的生长。伊曲康唑分子中的一个氮原子可与真菌细胞内P450分子中亚铁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相结合,从而抑制P450羟化酶催化的羊毛甾醇脱14α-甲基化反应,使羊毛甾醇到麦角甾醇的转化受阻,羊毛甾醇等前体积聚,膜化学组成改变,膜联结酶功能紊乱,通透性增加,细胞内液外溢,从而达到抑制和杀菌的作用。本品与真菌P450系统的结合相当牢固而与哺乳动物P450系统结合较弱,使药物对人的毒性大大降低。临床伊曲康唑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,如芽生菌病、组织胞浆菌病、类球孢子菌病、着色真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球孢子菌病等。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。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彤彤编辑整理。 药代动力学 餐后立即服用伊曲康唑,生物利用度最高。口服伊曲康唑200mg后(4.6±1.3)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,其血药浓度为(0.32±0.16)mg/mL。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.8%,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%,在肺、肾脏、肝脏、骨骼、胃、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~3倍。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,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,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。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,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,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~4周。开始治疗一周后,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,3个月疗程结束后,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。本品存在于皮脂中,汗液中也少量存在。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。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: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,可持续2天;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,则可持续3天。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中代谢,产生大量代谢产物。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,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,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。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,终末半衰期为(23.8±4.7)小时。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~18%,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0.03%,大约35%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。  临床应用与适应证 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:1,用于全身性真菌感染,如曲霉病、念珠菌病、隐球菌病(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)、组织胞浆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巴西副球孢子菌病、芽生菌病和其他多种少见的全身性或热带真菌病。2,用于口腔、咽部(国外资料)、食管(国外资料)、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,以及真菌性结膜炎、真菌性角膜炎。3,用于浅部真菌感染,如手足癣、体癣、股癣、花斑癣等。4,用于皮肤癣菌和(或)酵母菌所致甲真菌病。 用法用量 胶囊剂:为达到最佳吸收,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立即给药,胶囊必须整个吞服。1.念珠菌性阴道炎:每次200mg,每天二次,疗程为1天或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3天;2.花斑癣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7天;3.皮肤真菌病: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15天; 高度角化区(如足底部癣、手掌部癣)需:延长治疗15日,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程序为15天;4.口腔念珠菌病: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15天;5.真菌性角膜炎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21天;6.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病人,如白血病、艾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等,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感染时,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,剂量可加倍。7.甲真菌病:1)冲击治疗:每次200mg,每天二次,连用一周为一个冲击疗程。对于指甲感染,推荐采用两个冲击疗程,每个疗程间隔3周;对于趾甲感染,推荐采用三个冲击疗程。每个疗程间隔3周。2) 或者采用连续治疗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连用三个月。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比血浆慢,因此,对皮肤感染来说,停药后2~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,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~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。注射剂:刚开始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每日2次,以后改为每日1次。第 1,2 天治疗方法:每日2次,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。从第3天起:每日1次,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。静脉用药超过14天的安全性尚不清楚。  药物相互作用 1.诱酶药物:如利福平和苯妥英可明显降低本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,因此,当与诱酶药物共同服用时应监测本品的血浆浓度。2.体外研究表明,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,伊曲康唑与丙咪嗪、心得安、安定、西咪替丁、消炎痛、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。3.已报道当使用本品超过推荐剂量时,与环孢菌素A、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。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,应减少剂量。4.已报道本品与华法林和地高辛有相互作用。因此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,应减少剂量。5.尚未观察到本品与AZT(齐多夫定)间的相互作用。6.尚未观察到伊曲康唑对炔雌醇和炔诺酮代谢的诱导效应。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适,如厌食、恶心、腹痛和便秘。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、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、月经紊乱、头晕和过敏反应(如瘙痒、红斑、风团和血管性水肿)。有个例报告出现了Stevens-Johnson综合征(重症多形型红斑)。已有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,在接受伊曲康唑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、水肿、肝炎和脱发等症状。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,但是否与服用伊曲康唑有关还不能肯定。  稳定性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溶液,应在室温下避光贮存,防止冷冻。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颗粒出现和是否变色。配制后溶液在室温或冷藏且避光的条件下可保存48h。  临床评价 体癣、股癣及足癣,治愈率或显效率80%以上。花斑糠疹治愈率达90%以上。阴道念珠菌病真菌转阴率达80%。芽生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组织胞浆菌病80%可获临床治愈或显效。  注意事项 1.对持续用药超过1个月的患者,以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疲劳、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,建议检查肝功能。如果出现异常,应停止用药。2.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,因而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(除非治疗的必要性超过肝损伤的危险性)。3.当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终止治疗。4.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,本品的排泄减慢,建议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以确定适宜的剂量。  药物过量 一旦发生,应采取支持疗法,包括洗胃。伊曲康唑不能经过血液透析清除,无特殊的解毒药。 化学性质  从甲苯中结晶,熔点166.2℃。pKa3.7。几不溶于水和稀酸溶液。急性毒性LD50(14天)小鼠,大鼠,狗(mg/kg):>320,>320,>200口服。 用途  三唑环的咪唑类抗真菌药。通过阻止细胞色素P-450包括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激活,使14,α-甲基甾醇不能脱氢、不能转化为麦角甾醇,从而使真菌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,有强的亲脂性,可穿过生物膜,抑制膜与真菌的结合。其抗菌谱和酮康唑相似。对表浅性真菌病如阴道和口腔念珠菌病、皮肤霉菌病等有效,并可望成为深层真菌感染病如隐球菌性脑炎(艾滋病人)的高效安全的药物。用于敏感真菌所引起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,花斑糠疹及皮肤真菌病。 用途  合成唑类广谱抗真菌药,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,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。 生产方法  从间二氯苯出发,经和酮康唑完全相似的反应可得到化合物(I)。化合物(Ⅰ)再和1-乙酰基-4-(4-羟基苯基)哌嗪缩合,接着水解脱去乙酰基,和对硝基氯苯缩合,氢化还原,氯甲酸酯酰化,然后和水合肼反应后再环合,烷基化得伊曲康唑。其中间体1-乙酰基-4-(4-羟基苯基)哌嗪可以哌嗪为原料,经下面的反应来制备。 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Xi,Xn 危险类别码  36/37/38-36/38-22 安全说明  22-26-36 WGK Germany  3 RTECS号 XZ5481000 
危险性质
提示语	危险危险有害信息	H227H290:可能腐蚀金属H314: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注意	P210:远离明火/热表面。P234: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。P260:不要吸入。P264: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。P280:戴防护手套/穿防护服/戴防护眼罩/戴防护面具。P301+P330+P331:如误吞咽:漱口。不要诱导呕吐。P303+P361+P353:如皮肤(或头发)沾染:立即去除/脱掉所有沾染的衣物。用水清洗皮肤/淋浴。P304+P340:如误吸入: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。P305+P351+P338:如进入眼睛: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。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,取出隐形眼镜。继续冲洗。P310:立即呼叫解毒中心/医生。P363:沾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。P390:吸收溢出物,防止材料损坏。P403+P235: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。保持低温。P405:存放处须加锁。P501:通过当地政府授权的废弃管理部门废弃内容物/容器
用途及存储
熔点  166°C 储存条件  2-8°C 溶解度  chloroform: 50 mg/mL, clear, colorless 稳定性 Stable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. CAS 数据库 84625-61-6(CAS DataBase Reference)  伊曲康唑 用途与合成方法 广谱抗真菌药 伊曲康唑为人工合成的三氮唑衍生物,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抗真菌药,其抗菌谱和抗菌机制与克霉唑相似,但对曲霉有较强的抑菌活性,通过改变真菌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抗菌活性,对浅部、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均有抗菌活性,其抗菌谱较酮康唑更广更强,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,从而发挥抗真菌效应。本品对皮肤癣菌(毛癣菌属、小孢子菌属、絮状表皮癣菌)、酵母菌[新生隐球菌、糖秕孢子菌属、念珠菌属(包括白色念珠菌、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)]、曲霉菌属、组织胞浆菌属、巴西副球孢子菌、申克孢子丝菌、着色真菌属、枝孢霉属、皮炎芽生菌以及各种其他的酵母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。但伊曲康唑不能抑制根霉和毛霉的生长。伊曲康唑分子中的一个氮原子可与真菌细胞内P450分子中亚铁血红素上的亚铁离子相结合,从而抑制P450羟化酶催化的羊毛甾醇脱14α-甲基化反应,使羊毛甾醇到麦角甾醇的转化受阻,羊毛甾醇等前体积聚,膜化学组成改变,膜联结酶功能紊乱,通透性增加,细胞内液外溢,从而达到抑制和杀菌的作用。本品与真菌P450系统的结合相当牢固而与哺乳动物P450系统结合较弱,使药物对人的毒性大大降低。临床伊曲康唑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,如芽生菌病、组织胞浆菌病、类球孢子菌病、着色真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球孢子菌病等。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。以上信息由Chemicalbook的彤彤编辑整理。 药代动力学 餐后立即服用伊曲康唑,生物利用度最高。口服伊曲康唑200mg后(4.6±1.3)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,其血药浓度为(0.32±0.16)mg/mL。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.8%,全血浓度为血浆浓度的60%,在肺、肾脏、肝脏、骨骼、胃、脾脏和肌肉中的药物浓度比相应的血浆浓度高2~3倍。在富含角蛋白的组织中,尤其是皮肤中的浓度比血浆浓度高4倍,而药物清除与表皮再生过程有关。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,7日后已测不到药物的血药浓度,但皮肤中药物仍可保持治疗浓度达2~4周。开始治疗一周后,在甲角质中就可以测到伊曲康唑,3个月疗程结束后,其药物浓度仍至少存在6个月时间。本品存在于皮脂中,汗液中也少量存在。伊曲康唑同时也集中的分布在易于受到真菌感染的部位。在阴道组织中治疗浓度持续的时间是:200mg一日一次治疗3日,可持续2天;200mg一日2次治疗1日,则可持续3天。伊曲康唑主要在肝脏中代谢,产生大量代谢产物。其中之一是羟基化伊曲康唑,体外研究发现其抗真菌活性与本品相似,生物分析法测得抗真菌药物水平约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本品水平的3倍。本品血浆中清除呈双相性,终末半衰期为(23.8±4.7)小时。经粪排泄的原型药约为所用剂量的3~18%,经肾排泄的原型药则低于所用药剂量的0.03%,大约35%以代谢物形式在一周内随尿液排泄。  临床应用与适应证 伊曲康唑适用于治疗以下疾病:1,用于全身性真菌感染,如曲霉病、念珠菌病、隐球菌病(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)、组织胞浆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巴西副球孢子菌病、芽生菌病和其他多种少见的全身性或热带真菌病。2,用于口腔、咽部(国外资料)、食管(国外资料)、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,以及真菌性结膜炎、真菌性角膜炎。3,用于浅部真菌感染,如手足癣、体癣、股癣、花斑癣等。4,用于皮肤癣菌和(或)酵母菌所致甲真菌病。 用法用量 胶囊剂:为达到最佳吸收,伊曲康唑胶囊应餐后立即给药,胶囊必须整个吞服。1.念珠菌性阴道炎:每次200mg,每天二次,疗程为1天或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3天;2.花斑癣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7天;3.皮肤真菌病: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15天; 高度角化区(如足底部癣、手掌部癣)需:延长治疗15日,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程序为15天;4.口腔念珠菌病:每次1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15天;5.真菌性角膜炎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疗程为21天;6.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病人,如白血病、艾滋病或器官移植病人等,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感染时,伊曲康唑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可能会降低,剂量可加倍。7.甲真菌病:1)冲击治疗:每次200mg,每天二次,连用一周为一个冲击疗程。对于指甲感染,推荐采用两个冲击疗程,每个疗程间隔3周;对于趾甲感染,推荐采用三个冲击疗程。每个疗程间隔3周。2) 或者采用连续治疗:每次200mg,每天一次,连用三个月。本品从皮肤和甲组织中清除比血浆慢,因此,对皮肤感染来说,停药后2~4周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,对甲真菌病来说在停药后6~9个月达到最理想的临床和真菌学疗效。注射剂:刚开始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每日2次,以后改为每日1次。第 1,2 天治疗方法:每日2次,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。从第3天起:每日1次,每次1个小时静滴200mg伊曲康唑。静脉用药超过14天的安全性尚不清楚。  药物相互作用 1.诱酶药物:如利福平和苯妥英可明显降低本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,因此,当与诱酶药物共同服用时应监测本品的血浆浓度。2.体外研究表明,在血浆蛋白结合方面,伊曲康唑与丙咪嗪、心得安、安定、西咪替丁、消炎痛、甲糖宁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之间无相互作用。3.已报道当使用本品超过推荐剂量时,与环孢菌素A、阿司咪唑和特非那丁有相互作用。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,应减少剂量。4.已报道本品与华法林和地高辛有相互作用。因此这些药物若与本品同服时,应减少剂量。5.尚未观察到本品与AZT(齐多夫定)间的相互作用。6.尚未观察到伊曲康唑对炔雌醇和炔诺酮代谢的诱导效应。 不良反应 常见胃肠道不适,如厌食、恶心、腹痛和便秘。较少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、可逆性氨基转移酶升高、月经紊乱、头晕和过敏反应(如瘙痒、红斑、风团和血管性水肿)。有个例报告出现了Stevens-Johnson综合征(重症多形型红斑)。已有潜在病理改变并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大多数患者,在接受伊曲康唑长疗程治疗时可见低血钾症、水肿、肝炎和脱发等症状。有个例报告出现了外周神经病变,但是否与服用伊曲康唑有关还不能肯定。  稳定性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溶液,应在室温下避光贮存,防止冷冻。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颗粒出现和是否变色。配制后溶液在室温或冷藏且避光的条件下可保存48h。  临床评价 体癣、股癣及足癣,治愈率或显效率80%以上。花斑糠疹治愈率达90%以上。阴道念珠菌病真菌转阴率达80%。芽生菌病、孢子丝菌病、组织胞浆菌病80%可获临床治愈或显效。  注意事项 1.对持续用药超过1个月的患者,以及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疲劳、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,建议检查肝功能。如果出现异常,应停止用药。2.伊曲康唑绝大部分在肝脏代谢,因而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(除非治疗的必要性超过肝损伤的危险性)。3.当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终止治疗。4.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,本品的排泄减慢,建议监测本品的血药浓度以确定适宜的剂量。  药物过量 一旦发生,应采取支持疗法,包括洗胃。伊曲康唑不能经过血液透析清除,无特殊的解毒药。 化学性质  从甲苯中结晶,熔点166.2℃。pKa3.7。几不溶于水和稀酸溶液。急性毒性LD50(14天)小鼠,大鼠,狗(mg/kg):>320,>320,>200口服。 用途  三唑环的咪唑类抗真菌药。通过阻止细胞色素P-450包括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激活,使14,α-甲基甾醇不能脱氢、不能转化为麦角甾醇,从而使真菌的生长增殖受到抑制,有强的亲脂性,可穿过生物膜,抑制膜与真菌的结合。其抗菌谱和酮康唑相似。对表浅性真菌病如阴道和口腔念珠菌病、皮肤霉菌病等有效,并可望成为深层真菌感染病如隐球菌性脑炎(艾滋病人)的高效安全的药物。用于敏感真菌所引起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,花斑糠疹及皮肤真菌病。 用途  合成唑类广谱抗真菌药,用于深部真菌所引起的系统感染,也可用于念珠菌病和曲菌病。 生产方法  从间二氯苯出发,经和酮康唑完全相似的反应可得到化合物(I)。化合物(Ⅰ)再和1-乙酰基-4-(4-羟基苯基)哌嗪缩合,接着水解脱去乙酰基,和对硝基氯苯缩合,氢化还原,氯甲酸酯酰化,然后和水合肼反应后再环合,烷基化得伊曲康唑。其中间体1-乙酰基-4-(4-羟基苯基)哌嗪可以哌嗪为原料,经下面的反应来制备。 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Xi,Xn 危险类别码  36/37/38-36/38-22 安全说明  22-26-36 WGK Germany  3 RTECS号 XZ5481000